主題:血口
媒材:電腦
動畫:電惱動畫
形式:電繪
軟體:Photoshop
Illustrator
After Effects
Toon Boom
制作進度:
腳本 €
人物設定 €
分鏡
製作
討論日期:5/14 . 6/4
討論時間:9:00~9:30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伊通公園~~~~~
季鐵男個展 台灣空間寫實十論
1991年7月27日〜8月25日
莊普:光與水的換位
1992年02月〜3月
蕭麗虹個展 觀雲記
1993年6月19日〜6月10月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175
湯皇珍個展--黑盒子
1994年4月30日~5月21日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123
陳慧嶠個展 脫離真實
1995年5月06日〜5月27日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101/1
喬治・康多個展 紐約佩斯畫廊交流展 |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202/1
杜偉個展 這個Bar有最低消費 |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104/1
袁廣鳴個展 難眠的理由
1998年11月14日〜05月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51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手塚大師展
- 展覽介紹 :
展場一進去看到了角色牆,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森林大帝...手塚大筆下的動畫人物畫像,之後看到的是手塚的工作房,完全是擬他真實的工作房工作房耶!!再來是手稿展覽區滿滿的手塚大人的手稿,還有動畫的播放,漫畫情境模,模擬漫畫中的場景做出漫畫般的世界,經典公仔大集合,裡面擺著手塚人各個時期的作品,互動體驗區,裡面可以親自遊玩手塚作品的小遊戲,像自己拚然後作成簡單小動畫~之類的小遊戲
展品類型:
展示品的內容有擬真的工作室模擬手塚大師的工作室再來就是珍貴的大量手稿可惜不能拍攝,還有模擬動畫的情境空間。
區域劃分:
開頭介紹區—介紹手塚大師的每一件作品以及創作年份
手塚工作室—模擬手塚大師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桌子上也不忘放上一頂手塚大師最常帶的帽子感覺更有真實感手稿區—手稿區介紹各個漫畫以及動畫的手稿
情境區—模擬手塚大師幾個耳熟能詳的漫畫人物腳色的情境圖
動畫工房—播放手塚大師的動畫作品,看完手稿與情境還可以看動畫感覺很棒
商品區—商品販售的地方讓人再參觀玩還可以買東西留念
展品材質:
展覽的方式
掛在空中的各式彩色膠卷作品、投在牆壁上的動畫作品,貼在牆上的各個珍貴手稿以及放在桌上的手稿、擺放在地上的各是公仔等等!!
參觀動線:
剛 進入入口是前言以及介紹各個作品與年份→再來是手塚大師工作室重現,重現老師工作室中的東西但是書櫃可能是為了展示而放成觀賞的感覺→再來是珍貴手稿的展 示,展示各個階段手塚大師的作品→再來是漫畫情境模擬區,模擬情境將上燈光布景讓情境區更為真實→再來是經典公仔的大集合收入的各個經典的公仔→再來是放 映室播放各個手塚大師的動畫而放映室是拍照區可供人拍照→再來是互動體驗區讓人使用電腦互動或是付費參與互動→再來是出口觀賞結束可從出口出去接到商品區 或是上個廁所。
入口燈光較為灰暗,展品介紹與手稿區燈光充足,原子小金剛與森林大帝的情境模擬區光現較為明亮,三眼神童以紅光為主感覺較為陰沉,黑傑克情境模擬手術室空間明亮而觀眾區則比較暗,經典公仔區展示明亮。
展示設計之優點
1.展場部分光線充足
2.展場參觀動線清楚
3.整體配色布置鮮明
4.有設置情境模擬讓人深入奇境
5.天花板也有設計
缺點
1.動畫放映室內空間設計不佳
2.歷年表複雜看不太懂
3.放置紀念章的地方太暗不易發現
4.黑傑克情境模擬所使用的道具不能融入其中
5.互動體驗區電腦太少
展示設計的關鍵詞
1.明亮
2.懷舊
3.舒適
4.活潑
5.身歷其境
心得
心得
這次參觀的展覽手塚治虫特展同時這次也是它們在台灣巡迴展的最後一場。我對於這次展覽的整體感覺還不錯,展場的布置擺設很舒服而且動線清楚不會迷路,光線方面打燈明亮,而且巧妙的運用形狀讓牆壁可以由不同角度觀看就有不同的圖可以看。再來是天花板,整個展場的設計也沒落下天花板,有復古的影片膠卷設計感覺更能融入整個展場的內容。有情境模擬感覺很棒,但是道具上感覺需要再加強。再來是手塚治虫的作品繁多,我看過的可能不到一半但是看過手繪稿後還是感覺很棒畫風明確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但是手稿的方面不能拍攝真的很可惜。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期中-觀察設計師
藤村龍至
建築師簡介:
建築家
197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
2000年~東京工業大學工學部社會工學科畢業。
2002年~取得同大學大學院碩士學位後,前往荷蘭貝爾拉赫建築學校留學。
2002-2005年~ISSHO建築設計事務所協同主持人。
2003-2008年~現於東京工業大學大學院讀博士課程。
2005年~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設立。
2010年~東洋大学理工学部建築学科専任講師。
作品介紹:
(2009)東京郊外の家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東京郊外的住宅區。土地是 120 度角的轉彎處。
由於土地特徵和主人的要求等環境的條件,因此建築方式更為奇特。
(2011)小屋の家





一樓是柵欄和鋼筋混泥土製造的而二樓使用的是木造的擺設。不同的風格融合創造出不同的感覺。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2010)City of God神の都市


這是一個對未來城市建築的構想圖,這個建築讓我感興趣的地方是建築物
相連形成奇異的圖驣整體外型獨特美觀而且還結合了郊區的可休閒互動的
空間,讓城市帶有一絲活力與生機,不至於太過古板枯燥乏味。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關鍵字:
簡約、沒有多餘的裝飾
實用、設計的建築大多是工業用或住宅實用性高
單色、顏色基本上以單色名度高為主
規矩、建築設計以直線為主,只有少數的弧度變化
透光、設計採光很好感覺舒服
心得:
對於藤春龍至的建築設計感覺簡單但是確帶有乾淨又舒式的視覺感官,而我覺得建築設計的外觀不管是中規中矩還是造型奇特都各有優點重點在於實用性以及帶給人的各種不同的感官,對我來說只要空間能做到沒有束縛的感覺,自由自在的就是一件很好的空間設計。
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
-網址:http://ryujifujimura.jp/w/utsuwa/

建築師簡介:
建築家
197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
2000年~東京工業大學工學部社會工學科畢業。
2002年~取得同大學大學院碩士學位後,前往荷蘭貝爾拉赫建築學校留學。
2002-2005年~ISSHO建築設計事務所協同主持人。
2003-2008年~現於東京工業大學大學院讀博士課程。
2005年~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設立。
2010年~東洋大学理工学部建築学科専任講師。
作品介紹:
(2009)東京郊外の家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東京郊外的住宅區。土地是 120 度角的轉彎處。
由於土地特徵和主人的要求等環境的條件,因此建築方式更為奇特。
(2011)小屋の家





一樓是柵欄和鋼筋混泥土製造的而二樓使用的是木造的擺設。不同的風格融合創造出不同的感覺。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2010)City of God神の都市


這是一個對未來城市建築的構想圖,這個建築讓我感興趣的地方是建築物
相連形成奇異的圖驣整體外型獨特美觀而且還結合了郊區的可休閒互動的
空間,讓城市帶有一絲活力與生機,不至於太過古板枯燥乏味。


圖片來源: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網站
關鍵字:
簡約、沒有多餘的裝飾
實用、設計的建築大多是工業用或住宅實用性高
單色、顏色基本上以單色名度高為主
規矩、建築設計以直線為主,只有少數的弧度變化
透光、設計採光很好感覺舒服
心得:
對於藤春龍至的建築設計感覺簡單但是確帶有乾淨又舒式的視覺感官,而我覺得建築設計的外觀不管是中規中矩還是造型奇特都各有優點重點在於實用性以及帶給人的各種不同的感官,對我來說只要空間能做到沒有束縛的感覺,自由自在的就是一件很好的空間設計。
藤村龍至建築設計事務所
-網址:http://ryujifujimura.jp/w/utsuwa/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公民教育資源中心-香港
設 計 者:總監:Marc Brulhart
參 與 者:項目經理:Karmen Kar
室內設計總監:Seni Limpoon
室內設計師:Hing Chiu, Linda Lu, Jennifer Yeung
主平面設計師:Elise Inthavixay
平面設計師:Mankit Kwong, Louis Yick, Alison Guyard & Alina Lagrade
空間性質:公共空間
坐落位置:香港柴灣柴灣道238號青年廣場7樓




設計的理念是希望透過多元性和多層次的體驗,去感染當今喜歡追求即時快感的年輕人,對公民意識的興趣。
識別設計
設計師利用「剪影」手法,將公民教育內一些主要的概念詞彙,拼貼起來形成一幅白色的屏風,這些詞語反映民政事務局對公民教育所推崇的理念,以及希望透過資源中心孕育的公民意識精髓。清新和通透的設計,使中心氣氛變得簡樸舒適。
感想:
空間設計很棒。一般人想到公民教育就會覺得無聊但是經過設計讓原本吸引不了人題目創造出趣味性。空間設計的有生氣讓人身在其中感到趣味好玩。
參 與 者:項目經理:Karmen Kar
室內設計總監:Seni Limpoon
室內設計師:Hing Chiu, Linda Lu, Jennifer Yeung
主平面設計師:Elise Inthavixay
平面設計師:Mankit Kwong, Louis Yick, Alison Guyard & Alina Lagrade
空間性質:公共空間
坐落位置:香港柴灣柴灣道238號青年廣場7樓




設計的理念是希望透過多元性和多層次的體驗,去感染當今喜歡追求即時快感的年輕人,對公民意識的興趣。
識別設計
設計師利用「剪影」手法,將公民教育內一些主要的概念詞彙,拼貼起來形成一幅白色的屏風,這些詞語反映民政事務局對公民教育所推崇的理念,以及希望透過資源中心孕育的公民意識精髓。清新和通透的設計,使中心氣氛變得簡樸舒適。
感想:
空間設計很棒。一般人想到公民教育就會覺得無聊但是經過設計讓原本吸引不了人題目創造出趣味性。空間設計的有生氣讓人身在其中感到趣味好玩。
John Pawson為聖保羅大教堂設計水晶裝置
為慶祝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落成三百週年,崇尚極簡主義的英國知名設計師約翰‧帕森(John Pawson)與「2011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 主辦單位攜手為聖保羅大教堂裝設水晶裝置Perspectives,透過精密科學、簡練元素,以及光線、空間與比例的巧妙運用,為教堂注入嶄新風貌。




約翰‧帕森在這次合作中,將焦點放在一向較少人注意,但細節與整體設計同樣無可挑剔的幾何階梯上。在教堂迴旋階梯的底部,將一塊施華洛世奇(Swarovski)水晶元素的凹面透鏡置於巨大的反光半球體上,而塔樓圓頂處則懸吊一塊離地面23 米高的球面凸鏡。站於階梯底部或半球體旁的遊客,可以突破傳統建築的框框,從凹凸透鏡的視野中觀看超乎肉眼所見的塔樓影像,透過水晶的折射效果,獲得更清 晰、更意想不到的視覺體驗,欣賞建築裡的美麗細節。水晶裝置簡約現代的造型亦與大教堂的唯美空間形成強烈對比,為這座歷史氛圍濃厚的建築物加入更多的視覺 驚喜。
感想:
教堂的本身就很漂亮在加上水晶設計讓原本的教堂變的更加輝煌之外也帶來了不同的視覺震撼。




約翰‧帕森在這次合作中,將焦點放在一向較少人注意,但細節與整體設計同樣無可挑剔的幾何階梯上。在教堂迴旋階梯的底部,將一塊施華洛世奇(Swarovski)水晶元素的凹面透鏡置於巨大的反光半球體上,而塔樓圓頂處則懸吊一塊離地面23 米高的球面凸鏡。站於階梯底部或半球體旁的遊客,可以突破傳統建築的框框,從凹凸透鏡的視野中觀看超乎肉眼所見的塔樓影像,透過水晶的折射效果,獲得更清 晰、更意想不到的視覺體驗,欣賞建築裡的美麗細節。水晶裝置簡約現代的造型亦與大教堂的唯美空間形成強烈對比,為這座歷史氛圍濃厚的建築物加入更多的視覺 驚喜。
感想:
教堂的本身就很漂亮在加上水晶設計讓原本的教堂變的更加輝煌之外也帶來了不同的視覺震撼。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的路易威登旗艦店(Louis Vuitton Island Maison),是品牌首家灣畔旗艦店(Island Maison),亦是東南亞區首座路易威登旗艦店。這座旗艦店以玻璃鋼構的姿態矗立於蔚藍海上,透明的玻璃帷幕外牆讓室內能盡覽海灣的日夜景色,被視為新 加坡的新景點。




濱海灣金沙酒店的路易威登旗艦店,企圖表達新加坡由往昔的貿易港,一躍而成東南亞經濟及 文化樞紐的地位,並迎合當今旅者視每段旅程為獨特心靈體驗的訴求。旗艦店由國際知名建築師Peter Marino操刀,全案以航海作為主題,旗艦店內部輔以航海物料,如:造船的木材、海港的石塊以及船台滑道等元素。此外,室內的空間佈局刻意將家具陳設及 產品展示區安排在旗艦店中間位置,以騰出玻璃幕牆前的場地,讓賓客能全方位的欣賞窗外景觀,Peter Marino及其團隊更精心規劃照明,以確保玻璃幕牆的透光度能形成均衡的光線效果,無論日夜都可盡覽環境風景。




濱海灣金沙酒店的路易威登旗艦店,企圖表達新加坡由往昔的貿易港,一躍而成東南亞經濟及 文化樞紐的地位,並迎合當今旅者視每段旅程為獨特心靈體驗的訴求。旗艦店由國際知名建築師Peter Marino操刀,全案以航海作為主題,旗艦店內部輔以航海物料,如:造船的木材、海港的石塊以及船台滑道等元素。此外,室內的空間佈局刻意將家具陳設及 產品展示區安排在旗艦店中間位置,以騰出玻璃幕牆前的場地,讓賓客能全方位的欣賞窗外景觀,Peter Marino及其團隊更精心規劃照明,以確保玻璃幕牆的透光度能形成均衡的光線效果,無論日夜都可盡覽環境風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