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作品企劃


主題:碎裂

1.地點說明:地點





2.創作構想 :
魔術方塊開始轉動拿後又慢慢的轉回原本的樣子,

接著九格分別出現魔術方塊開始轉動,隨著速度越

來越快隨後爆開結束。



3.動畫腳本:



4.設計圖:




5.模擬圖:







6.參考風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xSBc3apKc&feature=relatedd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互動藝術作品分析3

作品名稱:一個人的房間--王雅慧
藝術家介紹:

王雅慧(台灣人)

1973 年生於台灣台北,現居台北。
2008 「探索電影-新龍門客棧專題」第 37 屆鹿特丹國際影展,荷蘭 「不設防的城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Penumbra-台灣當代藝術,Samstag Museum Galleries,澳洲 「泡沫紅茶-台灣藝術當代演繹」,國立摩拉維亞美術館,捷克 「錄影藝術計畫-VW 汽車贊助」,北德 2007 「Changwon 2007 Asia Art Festival - Peach flower, Apricot flower」,韓國 「The New Media Festivel 07」, Hardcore Art Contemporary Space,邁阿密,美國 「X世代-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展」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心 法國 「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雀兒喜美術館, 紐約 美國 「Loop」西班牙錄影藝術畫廊博覽會,新苑藝術,巴塞隆那,西班牙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新苑藝術,上海,中國 「DIVA」紐約錄影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美國 「Diverse Vision」Walsh Gallery,紐澤西,美國 2006 「2006 上海雙年展-超設計」,上海,中國 「IRP Exhibition Summer 2006」,Location one,紐約 DIVA」紐約錄影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美國 「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關渡美術館,台北 「Hampton Scope 2006」,畫廊博覽會 「台北二三事」,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5 「看不見的城市」,曼谷,泰國 「仙那度變奏曲」,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4 「2004 科技藝術展-數位時代的新藝術對話」,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失語:Co4 台灣前衛文件展」,鳳甲美術館,台北/交大藝文空間 2003 「25hrs Barcelona」國際錄像藝術大展,巴塞隆那,西班牙 「City-Net Asia 亞洲城市網絡」,漢城美術館,韓國 「夜視台北 Random-Ize」,敦南誠品藝文空間,台北 「造境-科技年代的影像詩學」,鳳甲美術館,台北 2002 「2002 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2 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遊牧/串/集結」,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無敵海景大排檔」,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 「新媒體藝術計畫」,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2001 「沒問題」,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

吸引你的特質:房間可拆開旋轉後在
拼起來,跟另一個房間成對比,感覺還蠻好玩的

作品互動機制:
進到房間裡可以觀看另一間房間的的變化

展示空間設計:
空間可容納人數不算少可以一起觀看房間的變化,但是比較缺乏互動。

作品媒材:
機械動力機關‧攝影機‧單槍投影機

互動藝術作品分析2

作品名稱:內功-林書民
藝術家介紹:出生於台北市,旅居美國紐約,任職紐約理工 學院美術系研究所副教授,目前攻讀催眠心理學博士學位。曾應聘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理事主席、宏碁數位藝術中心顧問、國際 數位藝術比賽評審。並策劃展覽及 經常發表科技媒體藝術文章及演講。策劃的展覽有《時間移民》、《無性生殖》、《發光體》、《無限空間》等國際展覽。林書民多年從事雷射立體影像藝術及錄影 裝置藝術創作,作品常於國內外各美術館展出,為國際知名的華裔數位視覺影像藝術家。作品歷年來屢獲國際大獎, 1995作品參加日本ARTEC'95雙年展並獲傑出作品獎,1996年獲美國席瓦特藝術創作獎最高獎金,ARTEC'97雙年展時再度獲獎,2002 獲南斯拉夫雙年展首獎。近年在國內完成的作品有設置在捷運中 正紀念堂站的公共藝術,以及板橋車站公共藝術公開徵選的兩項首獎、科學教育館公共藝術首獎;最 近並策劃了實擬虛境,台北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公共藝術。2001年獲選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03年擔任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2004年受邀擔任紐約現代美術館PS1新成立的藝術廣播電台主播報導台灣藝術新聞。

吸引你的特質:它是經由腦波控制越是平靜蓮花就開的越多魚也就越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使用腦波做互動的作品很有意思。

作品互動機制:
在頭上貼上裝置經由腦波進行互動,投影機經由腦波控制讓蓮花盛開或是魚而跳躍。

展示空間設計:
一個在地板的投影板左右兩邊有兩張椅子讓參與者可以坐下,旁邊的空間算還好可以讓人旁觀。

作品媒材:
數位頻率分析的腦波偵測器‧投影機‧塑膠墊




互動藝術作品分析1

作品名稱:難眠的理由--袁廣鳴
藝術家介紹:袁廣鳴生於台灣台北,是早期台灣錄影藝術的先鋒,也是目前台灣活躍於國際媒體藝術界中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1986年開始從事錄影藝術創 作,1997年得到德國卡斯魯造型藝術學院媒體藝術碩士學位。他的作品以象徵隱喻、結合科技媒材的手法,深刻傳達出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並且對人的心靈及 意識有深入的探索。1992年的錄影投射裝置作品《盤中魚》展出後,隨即獲得台灣藝術圈高度肯定,1998年的互動錄影投射裝置作品《難眠的理由》更使他 得到國際觀眾的注意,至今,這兩件作品一直不斷受邀在世界各地展出。2000年袁廣鳴獲得台灣宏碁數位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一屆數位藝術紀的評審委員獎,同年 於日本福岡MOMA畫廊舉辦個展。2001年參與於柏林和紐約舉辦的「轉譯的行為」展出,和參與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多媒體重量級大展: 010101:科技時代的藝術」,2002年參與台北雙年展,同年受邀韓國三個雙年展:2002光州雙年展、浦山雙年展、漢城媒體城市雙年展,2003 年數位攝影作品《城市失格》及光動力裝置《人間失格》代表台灣參加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吸引你的特質它的作品難眠的理由經由觸碰來呈現床上的投影。對床做出變化像是劃破床單或是燃燒床,感覺完成現實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很好玩很有感覺。

作品互動機制觀眾可以藉由碰觸床四個腳的鐵球來控制不同的影像,觀者因為互動機制從一名參觀者變成了演出人員。

展示空間設計空間設計的還不錯四周灰暗,一張床透過投影非常的亮,可以成功吸引參觀者的目光。

5.作品媒材:床.三槍投影機.喇叭.互動的鐵球.機械裝置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展場心得

三個展場我比較喜歡的是世貿展場,位於台北市中心信義商區,台灣面積最大的展覽場,面積達23,450平方公尺,規劃為ABCD區。展場的周圍有101大樓、華納威秀、新光三越、NEO19百貨等等非常的熱鬧如果逛完展場還可以去附近遊玩。世貿展場的空間規畫比較自由參觀的動線也比較流暢而且出入口多方便出入,空間上比較沒有壓迫感感覺舒服,廁所也比較多方便尋找或是向警位詢問,展場燈光擺設明亮不會讓人有想睡覺的感覺而且還可以乘坐電梯觀看整個展場算是很另類的觀賞方式。展場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像是交通因為位於市中心所以交通阻塞而且不容易停車,分區多可能混合其他展覽。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心得2~~~互動建築影片

隨著技術的進步互動式的東西以及建築物投影的作品成了新的表演方式。投射在建築物上的光不斷的變化帶給觀賞者一連串的驚喜,夜晚的建築物是最好的布幕投射出美麗壯觀又逗趣了影像,在表演時相信每個觀賞者一定都很期待下一幕的東西是什麼,而各位設計師們日以繼夜的努力也在這個時候最有價值。

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人們很少有時間坐下來觀賞與享受,而這個大型的投影作品像是對這個社會投下震撼彈讓原本冷冰冰的建築像是有生命一樣帶給人們驚奇與歡樂,在加上現在很有廣泛的互動式機器,讓原本的有趣的投影加上了互動讓觀賞者也能投入其中成為這美麗藝術的參予者。

心得~韓國

第一次看的影片是老師在展場實地拍攝。展場裡東西很有趣,有現在最流行的互動式介面,利用聲音來啟動小火柴人的反應以及另類的大提琴演奏,還有印象很深刻用音箱疊起的展場,感覺起來好新奇,老師說在展場裡面的每一個音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站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沒有親身去經歷過那種感覺真的有點可惜。在來是獨特的展場整個花園中擺放了電視,花園的植物是活的結合了電視在花園裡面整個就很奇妙,但是我對它的維護比較感興趣,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能讓需要水與陽光的植物和需要電源的電視結合起來,真是不簡單。最後是靠著傳統唱盤機上的特殊唱盤經敲打而發電帶動所有東西,一起發出聲音,那個特殊的車子以及很吸引人的果汁機,設計師一面控制機器一面輕鬆的準備打果汁感覺輕鬆無負擔。每一位設計師的展場設計或演出都非常的有創意,相信未來他們會有更獨特創意的作品。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香港動畫~麥兜






香港的動畫,風格方面因為是老動畫所以畫風平凡,但是內容好玩。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NEXT

比賽:NEXT
組員:陳李岳.陳瑋崧.周柏寬.吳重義

片名:燈仔物語

影片說明:這一部影片主要想傳達的是就算在逆境中也要對未來抱持著希望。在影片中的小檯燈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帶領著小男孩再造奇蹟,讓原本一片廢墟的城市重生。一片綠意盎然的新芽象徵著大地回春以及生命的復甦和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故事:

在繁榮的城市中有一個族群名叫燈仔一族,人們用他們來照亮夜晚使夜生活更加歡樂,但是人們使用燈光並不知道節制就在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了時後,發明家們發明出一台以空氣為能源的小檯燈,就在大家歡樂時能源枯竭了,一瞬間燈全滅了,大地一片漆黑,燈仔一族也只剩下那台小檯燈。

幾年過去了荒廢的城市中,有個小孩坐在石頭上畫著畫,這時孩子的背後探出一個小檯燈的頭,檯燈看著孩子畫畫,又看了看孩子,孩子興奮的向檯燈解釋他畫中所畫的東西「你看這個是樹,還有這個是種子還有藍藍的天空」,解釋完後孩子又落寞的說著可是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檯燈又看了看小孩,之後又往孩子後方的垃圾場跳去停在小垃圾山旁邊,接著在垃圾山東翻西找,過了一會小檯燈興奮的跳來跳去像是找到什麼東西,小檯燈把找到的東西推給小男孩,男孩看了後驚喜的說「是種子,你找到的?」,之後孩子高興將種子埋在一塊空曠的地方,過了一天,兩天,一個禮拜,孩子心急的問為什麼還沒發芽,檯燈看了看男孩之後又跳到種子的旁邊用它的燈去照了照種子,小檯燈推著一個空的水桶之後又推了一下小男孩,帶著小男孩到了一個湖邊,用空水桶裝了一些水回到種種子的地方,灑在種子上,這時種在土裡的種子開始發芽了,小男孩看著冒出的芽開始高興的流淚,眼淚滴到了地上,地上開始不斷的冒出新芽,這時小檯燈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靜靜的低下頭一動也不動就像是失去了生命,小男孩這時才知道原來小檯燈希望他不放棄希望。

影片網址:



2011 台灣OTOP設計大賞

比賽:台灣OTOP設計大賞
組員:陳李岳.陳瑋崧.周柏寬.吳重義


設計理念:這個設計以古典雅致的風格呈現,便當盒主要表現出50年老店的感覺,其中有色彩的那間代表著呆獅火雞肉飯在歷史的成長至今,讓現代人懷念古早的思念的心情,再加上老街復古的古典風格與樸實的配色。讓外地來的遊客也感受一下台灣古早的史小吃。

Oksana Grivina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 俄羅斯的孩子氣
作者:Oksana Grivina


Oksana Grivina說:要評論自己的作品很難,就像要評論自己的小孩一樣,即使他有缺點或不良品行,還是我們最親最獨一無二的孩子。
Oksana Grivina的勉勵:希望插畫家不要失去自我,時時思考自己人生的主要目標。

Ronnie del Carmen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愛說故事的皮克斯 Pixar 動畫家
作者:Ronnie del Carmen


Ronnie del Carmen 說:「下筆前,你完全無法預知你是否能畫出令人驚嘆的場景。之後,專注在訴說故事與表演、研究角色的發展、故事與腳本的書寫,和場景塑造與電影攝影。所有的細節,都可以創造出好故事。」


Fx Goby and Matthieu Landour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 獲 SIGGRAPH 動畫節大獎!
作者:Fx Goby and Matthieu Landour


作者建言:有耐心,認真工作。

Paul Driessen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重視原創性」奧斯卡提名動畫家
作者:Paul Driessen


作者的話:試著保持原創性。記得,你創做的是一部電影,一個非常複雜,同時也異常豐富的媒體。

Michaela Pavlatova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賦予線條生命」奧斯卡提名動畫家
作者:Michaela Pavlatova


對於動畫世界,Michaela Pavlatova有這樣的體悟:「你是所有事物的『創造者』,不管是演員、場景、故事,你可以創造出一個幻想世界,而這個世界如果不是因為你,根本無法存在。這種感覺實在太美好了。」

David lupschen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相片實感至簡潔塗鴉
作者:David lupschen


他從塗鴉自己的名字起步,開始畫一些相片實感的作品,迅速發展出個人的角色設計。他的畫風奇特好玩。

Remi/Rough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 解放英倫牆垣
作者:Remi/Rough

小時候 Rough 喜歡達利。長大後經歷了街頭塗鴉運動,深深被 Futura 2000的作品所吸引,因為它太不同於街頭塗鴉。Futura 2000 啟發 Rough 的是他的創作態度多過於創作風格。

Nunca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聖保羅街頭之 Pichacao 文化
作者:Nunca


Nunca 總是可以藉由傳遞輸出巴西自身文化與擁抱外來元素之間,提出全球化在一個社會群體所造成的影響。他的率直表現坎入一道道巴西的牆垣。聖保羅一直是 Nunca 創作的主要支柱,而聖保羅的活力是別的地方絕對找不到的。

Sixe art

雜誌名稱:XFUNS.41
期刊日期:2009.4
文章標題:
快樂與悲傷交織的塗鴉天堂
作者:Sixe art

在他的作品背景,總是可以看到一種混合式的迷幻組合,如同一股孩子般的天真無邪特質。他說:「我所擁有的角色世界是來自於一個快樂的童年,與一種和大自然很接近的溝通能力。孩子般的特質讓我感覺更年輕。」




Bang Utot

雜誌名稱:XFUNS.36
期刊日期:2008.6
文章標題:童畫裡的陰暗角落
作者:
Bang Utot

他的圖有衝突的概念在裡面,他喜歡用黑與白做象徵色,表達出相反中的共同點。



Ian Bilbey

雜誌名稱:XFUNS.36
期刊日期:2008.6
文章標題:色彩融入孩子氣 復古浮現古怪風
作者:Ian Bilbey


他的作品中,總是富含大量的花朵和多樣的圖騰,而且他喜歡復古的素材風格多過於探索新元素的創造。

Denise Scicluna

雜誌名稱:XFUNS.36
期刊日期:2008.6
文章標題:不規則思緒的創作表現
作者:
Denise Scicluna

在 Denise Scicluna 的作品中,並沒有某個特定想傳達的概念,但卻存在某個共同點,作品是一瞬間爆發。